• 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初心

    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初心———我校生物学院1982届校友邹晓明教授的求学路   儒雅的气质,亲切的笑容,谦和的话语,记者眼前的我校校友邹晓明教授,学者风范一览无遗,不由让人心生敬佩。1962年出生于江西省石城县的邹晓明教授,1978年9月考入南京林产工业学院(我校前身),1982年毕业。1986年赴美国密歇根大学攻读硕士,后进入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攻读博士,博士毕业后,经导师推荐,进入波多黎各大学任教,成为华裔生态学者在美终身教授的第一人。   邹晓明是我国文革后第二批大学生,属于改革开放初潮中的弄潮儿,也是改革开放的幸运儿。值此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我们以邹晓明的求学故事,追忆那段峥嵘岁月,致敬伟大的改革开放。   半工半读,把握机遇 谈及自己的高考,邹晓明自觉十分幸运。1978年7月参加高考时,他才16岁,是应届生。邹晓明坦言:自己恰好在历史转折的瞬间,抓住了机遇。   回忆起自己的求学经历,邹晓明不由神采奕奕,仿佛回到了那段曾经激情燃烧的岁月,那属于他的芳华。从小学到高中,由于特殊的历史时期,他的求学生涯是和半工半读、挑肥劳作这些词语联系在一起的。他回忆,有时找不到马粪牛粪作为肥料,他就跑到臭水沟里去掏肥。劳动后,他时常到县里的文化馆里读小人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这些文艺作品都是他熟稔的记忆,尽管是半工半读,潜移默化中,他打下了深厚的文学功底。   在得知可以参加高考时,邹晓明和同学满怀期待与惶恐。几个月内要将从初中到高中的四年所有知识整个梳理一遍,实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当时邹晓明所在的县中为了突击高考,在进行了分班考试后,又在300多位同学中选拔出15人组建了一个 “火箭班”,他也名列其中。后来,那一年石城县考入大学仅14人,其中9位都来自这个“火箭班”,邹晓明以全县第三的优异成绩考入南京林产工业学院。   “那时老师也不知道考试内容是什么,就将概念从早讲到晚,没有什么复习消化。”邹晓明回忆,高考那一天,在教室外簇拥围观的人群比教室里考试的学生还要多。“毕竟是十多年中断的事情忽然恢复了,大家都新奇激动啊。”在那个改变千千万万青年命运的考场上,16岁的少年与20岁、30岁的人同场竞技。现在想来,这些不可能再次出现的场景都记录了那代人不可磨灭的鎏金岁月。   1978年9月,当邹晓明和父亲提着大包小包来到了南昌火车站时,父亲落泪了。“我印象中父亲只哭过两次,一次是我奶奶去世的时候,另一次就是在这个火车站里,而我却欣喜憧憬着未来美好的大学生活。”彼时,16岁的邹晓明不识愁滋味。   志存高远,勤奋追梦 从南昌到南京并不容易。邹晓明首先辗转来到了上海,在上海停留了一个星期。也就是这一个星期,对他今后人生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我第一次到上海,住在我舅爷爷家里。那是一个真正的上海高级知识分子,舅老爷当时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工作。”邹晓明说,上海令他感受到一种开拓视野的震撼。“我第一次见识到了什么是 ‘马桶’,第一次聆听到钢琴的声音,第一次体验到高级知识分子的生活方式。”邹晓明为此萌发了一个难以平息的念头:出国深造!“出国深造的梦想,在我还没有进入南林就已经确立了。”后来他回忆,就是这一个星期,改变了他今后的人生轨迹。   进入大学后,学校组织了英语水平测试。邹晓明凭借着当年那个暑假自学的500个单词的英语功底,考了18分,被编入英语班学习。据说,这次测试中,成绩在18分以上的学英语,18分以下的学日语。也就是这个18分的成绩,为他日后留美铺下了基石。   上个世纪80年代,出国深造并不像现在这么普遍。作为有出国梦的大学生,在南林的四年,邹晓明一直勤奋学习,未曾荒废任何一寸光阴。   1982年,邹晓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留校。工作后,始终不忘出国梦想的邹晓明工作之余发奋苦练英语。1986年,在通过了一场场艰难的出国考试后,邹晓明踏上了美国的土地,他用8年的青春芳华圆了自己的出国梦。留学期间,邹晓明勤奋刻苦,并且很快适应并融入了美国的生活。在美读硕士、博士期间,邹晓明科研成果突出。1992年,经导师推荐,邹晓明顺利地进入美国波多黎各大学任教至今。   尽管已从南林毕业30余载,邹晓明始终不忘母校的培育之恩,每年坚持回校两次,每次两到四个星期,专门为母校博士生开设高级应用生态学一课,启发博士生做科研,帮助他们找出科学问题,并采用合适的实验方法去解决。邹晓明的课深受学生欢迎,甚至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录像,课后再反复观看。   回首自己的求学生涯,邹晓明感慨万分:“我们这代人,真是幸运的一代,赶上了历史的转折,并且抓住了高考这个机遇,如果说现在作出了一点成绩,那也要感谢我们碰上了好时代。”

  • 朱美芬:课堂就像故事会

    朱美芬:课堂就像故事会   上课前10分钟,朱美芬老师提着包,健步如飞地走进教室,如平常一样,熟练地打开电脑,戴上扩音器,手上拿着打印的教案,笑容满面。虽然已经五十多岁,但她还有着年轻人的活力和积极乐观的态度,说话语速很快,干脆利落,很喜欢站在课桌旁讲课,并和学生互动。   思修这门抽象的思政课可以在朱老师的口中变得生动、形象、有温情、有感动,现身说教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刻地融入课堂。在学习家庭美德的内容时,朱老师的一道算术题让同学们意识到了珍惜时间和珍惜亲情的重要性。“每个人平均可以活75岁,1个月的时间为一个格子,一年有12个格子,按自己现在的年龄,每个人还剩多少个格子?”同学们看到计算的结果之后,都静默了。朱老师总结说道:“人生九百格,与父母见一次面,就少一格,留给我们陪伴家人的时间不多了,在有限的时间里多陪陪家人吧!”随后,她分享了自己陪伴父母的故事,无论多忙都会挤时间陪伴父母,闲下来时都会回家看看。朱老师的课堂就像一个故事会,她是讲故事的人,小故事,大启发,亲身体验的故事和真实深刻的体验感染和触动着每一个学生,真正地体现了思修课的意义。   朱老师曾说:“我要求自己把每一件事情做到最好,结果总是把自己搞得很累,但晚上睡觉却感觉特别踏实、满足和开心。”朱老师会很认真地对待每一份作业。对于论文,她会逐字逐句查阅,写得好的句子用红笔轻轻画线并写下评语,看见错别字,会耐心圈画出来。她认为,学生付出了努力,就应该获得认可和反馈。批改完作业以后,她都认真记录,缺交人数、优秀名单、高分原因以及低分原因,一一记录清楚,并及时反馈,做到有理有据,认真负责,绝不含糊。

  • 江苏省首届“绿色传播”研究生学术论坛在校举行

    江苏省首届“绿色传播”研究生学术论坛在校举行   本报讯 2018年 12月 29日,江苏省首届“绿色传播”研究生学术论坛在我校举行。江苏省广告协会会长贺寿天、我校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杨红强,我校人文学院领导及来自南京大学、河海大学等兄弟高校的30余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论坛。论坛由人文学院副院长陈相雨主持。   此次论坛由江苏省广告协会和南京林业大学主办,人文学院和我校绿色传播研究中心承办。开幕式上,人文学院院长王全权致欢迎辞。贺寿天会长和杨红强副院长分别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绿色传播”的重要价值和学术意义,并勉励在场研究生充分讨论、虚心向点评专家学习,同时在学术研究中应具有现实关怀和学术担当精神,高度重视学术规范和学术责任,从多层面提高绿色传播的研究和应用能力。   本届论坛分为两个分会场,与会研究生就“绿色广告与绿色消费”“生态文明与绿色传播”等热点问题开展交流讨论。担任此次论坛点评和论文辅导专家的是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张杰教授、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王蕾副教授,会场讨论热烈,学术氛围浓厚。   本届论坛的举办,不仅为江苏高校研究生提供了展示绿色传播研究成果的舞台,还进一步增强了研究生绿色传播的研究能力,填补了国内面向研究生设立的以“绿色传播”研究为主题的学术活动空白,进一步彰显了我校打造绿色新闻传播学学科和进行绿色新闻传播教育的使命和责任。

  • 虞卓:对课堂永远有一颗敬畏之心

    虞卓:对课堂永远有一颗敬畏之心   当多媒体上放映出一张叙利亚小男孩的尸体被海水冲上岸的图片时,惨白的沙滩与弱小的躯体形成鲜明对比,整个课堂突然陷入了极度的安静与肃穆,在场的同学眼神中无不流露出对小男孩的同情与不忍。虞卓老师动情讲述:“同学们!你们三岁的时候在做什么?图片中这个三岁的小男孩却经历了什么?战争下的平民有多无辜!他的父母要承受这样的锥心之痛!我们要庆幸自己生在中国!但是我们也同样不能忘记,世上还有那么多的同胞们正在经受着各种各样的磨难!关心时事就是关心我们自己!”一番动情入理的讲述,将整个课堂氛围推向了高潮。   每逢周五晚上 6:30,教五楼50109的教室总是座无虚席,由虞卓老师主讲的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在这里开讲。课是在虞老师推荐与课程相关的畅销书目开始的,有关心战争,关心难民安全问题的;有介绍当今世界格局的。这几本书,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现今世界的种种问题。课上,虞老师展示大量的照片,用照片结合故事讲述当今世界重大的社会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课堂上,阐述每一个话题时,虞老师都旁征博引,信息量非常大,语言犀利幽默,不时引起同学的阵阵笑声,而掌声更是响起十余次。   课后,记者向课上同学了解到,虞老师上课内容丰富生动,语言铿锵有力,感染力非常强,让人完全没有玩手机的欲望。“我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一直把选修课当专业课来上,为了上好每一堂课,我一直坚持丰富自己的理论功底,密切关心同学们关注的话题,与孩子们主动沟通交流。当老师一定要注重课堂的仪式感,对课堂永远要有一颗敬畏之心。”虞老师说。

  • 银杏合唱团赴玄武区老年公寓慰问演出

    银杏合唱团赴玄武区老年公寓慰问演出   本报讯 2018年12月26日,由校退离休协会、玄武区老年公寓主办的辞旧迎新年欢会在玄武区老年公寓举行。校退教协理事长赵林等同志参加了联欢活动,校退离休协会银杏合唱团、玄武区老年公寓工作人员,分别为入住在玄武区老年公寓的老年朋友送去了精彩节目和新年祝福。   退离休协会秘书长王宪生、玄武区老年公寓张政院长分别致新年贺词。上午8点,参加演出的人员到达玄武区老年公寓时,公寓里洋溢着温馨的气氛,老年朋友纷纷来到演出大厅入座,每个人都喜笑颜开。上午9时,慰问演出开始,原本沉寂的老年公寓,气氛马上活跃了起来,欢声笑语充滿了整个大厅。老人们是经过岁月风霜的人,当他们看完《洪湖水浪打浪》后,一位老年人感慨地说:“这首歌曾在我们童年的岁月里流淌,让我永生都难以忘记。”   慰问演出的节目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有诗朗诵、越剧演唱、京剧演唱、快乐女生组合、女声独唱、三句半、双簧剧及合唱等节目。优美的旋律、优雅的舞姿、甜美的歌声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演出结束时,很多老年朋友情绪激动,红着眼眶,恋恋不舍,拉着银杏合唱团老师们的手,含着热泪,动情地说:“谢谢你们,太感谢你们了!你们春节再来呀!”老人们的一席话,感动了所有演出人员。   通过此次活动,协会希望更多的人关注老年事业,弘扬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关爱孤寡老人,让他们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本次慰问演出,也树立了我校良好的社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