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校召开“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动员部署会

    我校召开“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动员部署会   本报讯9月16日,我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动员部署会在教五楼报告厅举行。校党委书记蒋建清作动员部署讲话。省委主题教育第七巡回指导组组长、省纪委原副书记、省监察厅原厅长江里程出席会议并讲话。校党委副书记、校长王浩主持会议。   蒋建清在动员讲话中指出,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全面提升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开展主题教育对于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目标任务的重大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将主题教育与全校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结合起来,与推进国家“双一流”高校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结合起来,力求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蒋建清强调,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将总书记讲话精神作为开展主题教育的根本指针和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全面抓好贯彻落实。要准确把握主题教育的目标要求,深入贯彻“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确保实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做表率的具体目标。   蒋建清强调,各级党组织要全面落实主题教育的重点措施,结合各单位、各部门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努力取得最好成效。要做到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心里走、实里走,调查研究解实情、出实招、求实效,检视问题有广度、有深度、有高度,整改落实抓重点、抓具体、抓长效。   蒋建清指出,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强化主体责任,主要领导干部要担负起第一责任人职责,自觉把主题教育抓在手中,把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学校要强化督促指导、加强宣传引导,明确目标导向、效果导向,聚焦重点任务,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见贤思齐、奋发进取。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开展主题教育同党中央部署结合起来,使党员干部焕发出来的热情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实际成果,奋力推进国家“双一流”高校和高水平大学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江里程在讲话中对我校党委提前谋划、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主题教育各项准备工作表示充分肯定,并就推进落实主题教育各项任务提出五点要求:一是要紧扣主题主线抓推进,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突出党的政治建设,紧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抓好工作落实。二是要突出重点对象抓推进,充分发挥处级以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示范作用,坚持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全面落实主题教育各项任务。三是要发挥支部作用抓推进,主题教育要确保党员全覆盖。四是要突出分层分类抓推进,针对不同层级、不同领域、不同对象特点分别做出科学合理安排,明确主题教育的着力点,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五是要力戒形式主义抓推进,有效防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务求实效。   王浩就贯彻落实好本次动员部署会议精神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迅速传达,确保主题教育得到有效开展。各学院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领会会议精神,抓好会议精神传达和贯彻落实,确保主题教育在我校迅速开展。二是要履职尽责,确保主题教育各项工作高质量推进。全校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积极行动、精心组织,对照学校党委的《实施方案》,层层落实,明确责任,在本职工作中勇作为、践使命,确保主题教育各项工作高质量推进。三是要严实作风,确保主题教育取得扎实成效。全校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要切实扛起主体责任,真抓实干,坚持问题导向,立足岗位实际,主动对标找差,确保主题教育取得扎实成效,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 校党委书记蒋建清为新教师开讲“入职第一课”

    校党委书记蒋建清为新教师开讲“入职第一课”   本报讯“南林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9月10日下午,时值第35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校党委书记蒋建清在南林大厦三楼多功能厅为新入职教职员工讲授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新时代德才兼备好老师”第一堂思政课。百余名一年来新加入南林大家庭的教职员工到场聆听。   蒋建清简要回顾了中央大学林科自创办、整建制拆分、独立建校至今的发展历程,从“爱国、奉献、求真、务实”四个方面讲述了南林先辈的故事。他指出,南林是一所学统端庄、校风馥郁的百年老校,自办学之日起就肩负起建设碧水青山美丽中国的历史使命。他勉励新教师们要有爱校、荣校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以实际行动传承、发扬好南林名师精神。   课程的第二部分,蒋建清从学校规模、办学水平、关键举措等三个方面介绍了学校的校情现状,以及近远期发展战略和目标。他指出,当前学校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全校上下正在围绕第十六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目标 “撸起袖子加油干”,人才培养、师资建设、学科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同时他也强调,对标国家对“双一流”建设的要求,学校还有不小的差距。他希望新教师能快速进入状态,自觉把个人成长融入学校发展全局,齐心协力推进学校事业健康、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十五年后、三十年后的南林是什么样子将取决于你们年青一代!”课程的第三部分,蒋建清从思想、业务和纪律三个层面对新教师们提出要求。他要求新教师们要坚持立德树人,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在业务层面,他结合自身从教多年的经验,围绕“教学关”和“科研关”,向新教师提出“五个一”的要求,即:讲好一门课,带好一名学生,写好一个本子,写好一篇论文,做好一个案例,力争做一名上可“顶天”———勇攀科学高峰,下可“立地”———关注实际问题的优秀科研工作者。最后,蒋建清要求新教师在师德师风方面、教学和科研过程中要知敬畏,守“底线”,做新时代德才兼备的好老师。   “书记的话很中肯,对我们青年教师既是鼓舞,也是鞭策。”材料学院新进教师何水剑表示,“我将以最诚恳的态度、最大的热情投入工作,紧密围绕国家大政方针和学校发展规划做好自身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做一名合格的南林人。”

  • 艺术院举办教授书画作品联展

    艺术院举办教授书画作品联展   本报讯 绿水湍流,碧波荡漾,清风吹拂,漫山遍野的绿色装饰着一个美丽丰饶的家乡……9月19日,艺术设计学院举办的 “携手共绘绿水青山”教授书画作品联展在图书馆一楼展厅开幕。校长王浩出席开幕式。现场展出了该院丁山等8位教授创作的60余幅书画作品,集中展现了新时代高校艺术家的创作风貌,并以此向国庆献礼。   本次活动是艺术院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一项实践活动,将持续至10月8日。作为省内唯一一所以林业为特色的设计学院,长期以来,艺术院教授不仅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实践,还将宣传生态文明与自己的艺术创作相结合,坚持从大自然中寻找创作取材之源,用笔墨丹青描绘绿水青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引领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责任。本次展览集结了他们近年来创作的与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相关的作品,分别采用书法、油画、版画、国画、水彩等表现形式。   “我每年都会带着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写生。”丁山教授说。在这幅名为《田间小路》的画作中,他用树、道路、田野、天空等元素构成了层次丰富且真实自然的写实风格,画面简洁质朴,营造出一种干净、纯粹的意境。“这几年亲眼所见我们的生态环境是越来越好了,天蓝地绿、水清宜居的美好景象不仅更多地出现在了我们艺术家的画卷里,更在中国的大地上徐徐展开。”   刘越胜教授创作的《巫山晴云》表现了起伏的山峦,陡峭的石壁,飞流直下的瀑布和潺潺的流水,错落在林木遮蔽下的山中农舍,渲染出一幅让人流连忘返的景色,给了人们无限的遐想。“祖国的大好河山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我希望通过作品美的力量去感染凝聚更多人,更好地知家乡、爱家乡和建家乡。”

  • 图片新闻

    9月10日下午,我校在南林大厦三楼多功能厅举行2019年教师节新进教师座谈会暨入职培训开班仪式。会上,材料学院周晓燕教授带领全体新进教师举行了入职宣誓。

  • 园林院学子获IFLA国际大学生景观设计竞赛一等奖

    园林院学子获IFLA国际大学生景观设计竞赛一等奖   本报讯9月18日,第56届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InternationalFederationofLandscapeArchitects)世界大会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开幕。在大会学生设计竞赛环节,我校风景园林学院2018级研究生蒋汉阳、周铭杰、魏中冕等36位同学作品成功斩获2019年IFLA国际景观设计大赛一等奖,创我校在该项赛事中最成绩。   本次设计大赛采取指定场地命题模式,要求参赛选手围绕奥斯陆城市中心转型工业区Hovinbyen开展设计。我校获奖作品“境之衡”(“BalanceofSituation:LandscapeDesignStrategiesinUrbanIntensiveTransitionAreas”)成功融合地域性、生态策略、历史文脉等要素,有效处理了场地与城市边界、不同地块功能的关系,整合了区域内各空间和使用功能,表达了强烈的空间感和设计感,获得了大赛评委的一致好评。   IFLA国际大学生景观设计竞赛是由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主办,面向全世界风景园林院校征集作品,是代表全球风景园林设计专业最高水平的大学生设计竞赛,旨在鼓励学生参与并更深地认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工作,通过设计实践来解决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观点及挑战,促进国际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存环境。本次大赛的主题为“CommonGround”,直击当下气候变化与人口增长带来的社会、环境等热点问题。自3月份启动以来,共收到全球15个国家的254件作品报名参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