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Nature》发文实现零突破

期次:第666期    作者:谌红桃   查看:59


  本报讯 我国地大物博,是全球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我国被子植物是如何进化与分布的?它们经历了怎样的曼妙演化过程?近日,国内外科学家的联合研究给出了答案。2月1日,国际顶级学术刊物《Nature》在线发表了论文《EvolutionaryhistoryoftheangiospermfloraofChina》,系统揭示了我国被子植物进化的时空特征。我校生物与环境学院副教授毛岭峰博士为该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南京林业大学为共同第一作者单位,实现了我校在《Na鄄ture》上发文零的突破,也是《Nature》首次发表我国系统发育生态学领域的学术论文。
  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南京林业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和澳大利亚国立标本馆等为主要完成单位,横跨植物系统学、生物地理学、生态学等多学科领域,通过海量数据分析处理,首次系统揭示了约92%的中国被子植物属进化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在空间上,中国东部地区被子植物属的分化时间古老,系统发育多样性高,西部地区相对较为年轻,系统发育多样性相对较低。东部地区的草本植物进化历史分布表现出“博物馆”效应,也就是说,东部的草本植物历史相对悠久。
  而对于东部的木本植物而言,则有物种保存的“博物馆”和物种分化的“摇篮”双重效应,意思是说,东部的木本植物既历史相对长久,也更容易产生新的物种。在时间上,该论文揭示,中国现存被子植物区系相对年轻,约66%的被子植物属是在中新世 (距今约2300万年)以后出现的。
  该研究不仅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社会价值。文章通过种和属水平进化信息的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现有自然保护区的分布情况,提出自然保护区建立的依据不仅需要考虑物种多样性层面,更需要考虑系统发育多样性的背景和空间分布特征,这是为了在设立自然保护区时能够最大限度保护物种的进化历史信息。
  “这篇论文的发表,为系统进化领域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同行在网上如是评价。该论文的发表,体现了我校近年来人才队伍建设成就,也是我校科研实力的有力彰显,将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挺进百强添上浓重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