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是永远

———怀念父亲张齐生

期次:第676期    作者:张蓉   查看:114


  2017年9月25日清晨,大雨倾盆,苍天有泪。突然接到母亲的电话:“你爸,他,他……快回来。”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让我们恍若雷霆万击。那一刻,我呆住了,那一个上午,我们全家在医院经历了焦急的等待、煎熬、悲痛、绝望……我们的父亲,因突发心肌梗塞永远地走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挚爱的事业、热爱的家庭,离开了他万般宠爱、牵挂不舍的孙女和外孙女。“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望着父亲的遗容,我恍惚间竟以为是父亲累了、睡着了;我垂泪一遍遍地低声呼唤着:“爸,您快醒过来啊……”不能接受从此永远失去了父亲,从此再也看不到他微驼的背影,再也听不到他谆谆的教诲。父亲的离去,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思念和绵绵的哀伤。
  父亲在世时,为我国竹木复合材料在新领域的应用、为生物质能源多联产技术产业化推广、为林业产业发展、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终日忙碌。去世的前一天,他才从外地出差回来,在去世当天上午还预约了一个会议。看着父亲年近八旬仍不辞劳苦、四处奔波,我们常常向他抱怨、向他劝说:您何必搞得自己那么累,为什么不像其他老人那样享受生活、安度晚年呢?但父亲始终淡淡一笑,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我还不老,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去做;社会有需要、学校有需要、企业有需要,我有责任去完成!”父亲离开后,我常常想,您在天国过得还好吗?是否还在为您未竟的事业奔忙着?
  漫长的一年即将过去。这一年,我们全家几乎是在对父亲无尽的思念中度过的。因为少了父亲的陪伴,母亲的情绪波动很大,终日以泪洗面、悲伤不已。我们常常劝说母亲,把父亲的离去当作又一次出差,只是这次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要过很长、很长时间才能回来。靠着这种自我安慰,我们陪伴母亲熬过了一个又一个日夜。今年春节,我们全家和往年一样到父亲的家乡和叔叔、姑姑过年。全家人集聚一堂、团团圆圆吃年夜饭是父亲生前最开心的时候。那一夜,不知父亲您是否魂归故里,在天国感受到家人对您的思念?
  父亲在我们的心目中,是一个特别热爱工作,简单、快乐、低调、乐于助人的人。一年365天,总有大半年的时间都是在外面出差,而只要在家,父亲和母亲在校园散步就是每日早晚的必修课,散完步再到办公室继续他的工作。节假日,只要我们兄妹一起回家聚聚,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出去转转,看着我们在家他都很开心,像个孩子,特别容易满足。对宠爱的孙女和外孙女,父亲希望她们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做简单快乐的人;在学习上分别给她们写下“知识是基础、勤奋是途径、兴趣是动力、创新是生命”的寄语,希望她们学业有成,鼓励她们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父亲是个乐于助人又不求回报的人,只要有困难向他求助,无论是什么社会地位的人,他都毫不推辞,竭尽所能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张院士、张教授、张老师,爸爸、爷爷、外公、兄长、姐夫、姑父……父亲,您是否听到我们、听到他们对您的深情呼唤?
  父亲的匆匆离去,给我们带来了深深的遗憾。他没有给我们在病榻前陪伴和照顾他的机会,没有给我们留下一句遗言。在含泪整理父亲一件件遗物的时候,看到父亲倾注巨大心血的一篇篇著作和科研成果,此时,我们想到了可以为父亲做点什么。在父亲逝世即将一周年之际,我们与父亲的学生一起整理出版了他的论文集,文集记载了父亲一生的奋斗成就,这是父亲留给后人最宝贵的财富。
  现在,只有在梦中,我们才能再次见到父亲。梦中的父亲是那样的清晰与慈祥,距离虽远,但又离我们很近。也许时间的流逝能淡化失去亲人的悲伤,但却无法抹去我们对父亲的思念。父亲在我们的心中是一座大山,他让我们感受到力量和包容;父亲在我们的心中是一棵大树,他为我们遮风挡雨;父亲在我们的心中又是榜样,他以身体力行教育我们如何做人、做事、做学问。父亲虽然离开了,但他留下的精神财富,让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父亲的力量与呵护,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将不断激励我们努力工作,用成绩回馈社会。
  父爱如山,大爱无言。亲爱的父亲,我们永远怀念您!